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湛江站长网 (https://www.075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重磅预测】2016年度十大互联网产品预言

发布时间:2016-03-19 05:09:51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三节课
导读:每一年,春节过后的三、四两个月,总是各种变化频出的时候。在这两个月里,互联网人们会集中跳槽、招聘、调整业务线和战略目标……在这样的一个节点下,我们试着从自己的判

预言9、C2C付费咨询类产品将会批量死亡?

重磅 预言 互联网 年度 产品

2015年,由“在行”而起,一大批 C2C 的付费咨询类项目纷纷兴起。但进入到2016年后,这个领域的景象,却并不乐观。

以目前来看, C2C 付费咨询的模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具备这么几个特征——

1、用户习惯还很弱。大部分主流用户其实还并不存在付费约人面聊请教咨询的习惯,我们小范围做了一个调查,以三节课这样一个互联网基因还算强,对“学习”也还比较热衷的团队为例,全体22名员工中,只有2人曾经使用过在行约见过行家。

2、服务体验高度不标准。这导致了“行家咨询”作为一种服务,其实用户得到的价值也是极度不标准的,而且,这会进一步导致用户的选择和决策苦难,好比我要是一个新手,同样看到两个产品的行家,都收500块一小时,一个百度的一个腾讯的,我很可能无从判断我到底该约谁。

3、用户消费频次较低。用户单次消费频次基本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上,但有可能出现短期内集中约见一批行家的现象(比如我,曾经在1个礼拜内连续见过4位 PR 方面的行家讨教过一些问题),但一年内仅此一次。

所以,借由以上几点,我们认为, C2C 咨询,其实是一种非标、低频、长尾的服务和需求。

面向这样的需求,其实市场上不太能够支撑众多的垂直项目,相反,如果真的发展下去,这个领域内可能更容易出现少数1-2家大玩家一统江湖的局面。

所以,我们大胆预测,2016,在 C2C 付费咨询领域,像“在行”这样的领先产品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而大量同类型小平台小产品将会批量死亡。

预言10、手机直播类产品迎来大爆发?

重磅 预言 互联网 年度 产品

对一个侧重内容消费类的领域而言,要想突然爆发,一般要具备一下几个条件——

1、用户对某类内容的喜好通过长期积累和演变,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对应进行内容消费所需的技术、基础设施等已经成熟和得到普及;

3、生产相应内容的成本逐渐降低,让相应内容的供给不再稀缺。

而到了2016年,在手机娱乐类内容消费这个领域下,这三个条件都已逐渐成熟起来。

首先,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重磅 预言 互联网 年度 产品

图7

图7是我们根据当前的网络用户群体特征梳理出来的一张图。可以看到,如果用老中青三代人来表现的话,那么图中:

蓝色代表80前的“老人”,他们基本上活在5年前的 PC 互联网中,他们对“内容质量”的要求跟洁癖一样,喜欢看长文章,对“回忆”、“味道”很有冲动。

黄色代表70末-8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他们活在2010年后的 PC 和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期,两边都不放弃。变革期的人是害怕“ out ”的,所以他们对及时性的要求变得很高,为了及时性可以牺牲质量,比如视频网站上追剧,希望更快看到最新的影视剧。他们愿意消费内容,但不愿意创造内容。线上行为通常以自我表达为主,表达后不祈求一定得到反馈。

红色代表90后甚至95后的青少年们,他们很多人只活在移动互联网中,手机/PAD是他们唯一的上网设备,不知道网线为何物。基本上这些人衣食无忧,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费,非常愿意表达,而且非常希望自己的表达得到马上、即时、“为我而来”的反馈。

很大程度上,用户们的需求发生转变,其实是因为交互点发生了改变。原先的传统内容,跟用户发生交互的是“内容”本身,但现在的直播式内容,其实更强调的是“用户参与”,因为实时反馈,所以内容质量的下降也变得可以容忍,用户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从“关注内容”转向了“关注人”。(见图8)

重磅 预言 互联网 年度 产品

图8

但另一个层面上看,上面图7中我们提到的媒体、追星、视频、交友等都已经有比较成熟、大体量的产品了,唯有娱乐直播类的产品目前还未大范围得到普及。

其次,新技术的发展让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大幅下降。

视频对流媒体技术、带宽、直播设备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所以,技术的成熟和相应资费的下降,对移动端的视频消费类产品会有直接的影响,我们拿2016年和2013年相比。

重磅 预言 互联网 年度 产品

图9

相关的影响因素肯定还有很多,上面是我认为比较主要的几个点。以上几点基本上都是在价格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技术水平提升了,或者是 WiFi 覆盖率提升了,最终结果就是用户的使用成本下降。

而往往当成本下降到一定临界点的时候,就自然会导致一些新事物爆发式的涌现,典型比如3、4年前的微博、微信,其实也是流量使用成本下降后的必然产物。

再者,对移动端视频而言,内容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已经下降到平易近人的地步

内容的生产成本降低,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内容的辅助制作工具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当年的后舍男生同样是一代网红,但他们的内容制作还要掌握各种编辑软件,使用各种视频录制工具——最起码一个摄像头你得有吧?而在YY盛行的年代,一个网红主播也需要在特定的房间里面去表演节目。

至于现在,要想进行视频直播,你只需要一个手机。最多最多,你还需要一个能帮你固定住手机的道具。

二是内容的策划和落实也越来越不需要复杂的准备。

在五年甚至更早以前,你得有完整、严肃的故事、大纲和脚本,才有资格让你的想法被变成视频。而到了2015年,你会发现,完全无需复杂的策划,你可能只是单纯的配音对嘴型就足以完成内容的制作了。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下,为什么会是2016年,而不是再晚些?

几乎所有产品从出现到快速发展,都会经过几个阶段:

小规模探索期。一般是国外产品出来了,国内迅速跟进,现在几乎能做到1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出来的产品通常质量很差,卡顿、色情什么的很多,野蛮发展,这时候的产品通常是小圈子产品,只在大城市的小圈子有人用。

发展期。N个同质化产品(N>30)同时上线,开始有疯子公司开始补贴了,平台太多,网红都不够用了,这时候通常是一二线城市的特定圈子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人在使用了。与此同时,有一些产品发现混不下去开始转型了,比如专门做发布会直播、新闻性质的直播、游戏直播等。

高速发展期。很多发展期的公司挂掉了,或者转型了,网红开始不好混了,只能绑定到几家用户量比较大,比较固定的平台。至于这平台是谁?我也不知道啊...知道了我就买股票去了。

而对于观众来说,这时候的观众通常会聚焦到四五线城市的无为青年那儿了。而人钱花得差不多了,妹子也没泡来几个,发现妹子还都是跟有钱人玩,终于醒悟了,慢慢放弃。

稳定期。差不多就是一两家独大了...

以这个逻辑来类推,我们觉得,2016年的状态,可能会更接近于图10——

重磅 预言 互联网 年度 产品

图10

此外,对于网红群体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一二线明星们是有专业的经纪公司,而YY时代的网红,更多是个人或小工作室操控。而现阶段,很多网红因为自身影响力的逐步增强,已经可以绕过小工作室,具备可以跟平台方直接谈判的资本了。这样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号称“卖艺不卖身”的网红们奋力参与到这个爆发的过程中来。

对于这个网红的发展过程,我们推荐大家可以参考一本描写岛国某现象级特定行业的书,书中完整讲述了该行业内类似的手艺人从集权控制到个体发展的演变过程,我们认为,这一过程跟国内网红业态的发展将会高度类似。

最后,我们想说,手机直播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如果要说可能还存在什么变量,那一定是源自于第三方的“不可抗力”,比如“有关部门”的严管。

(编辑:PHP编程网 - 湛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