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湛江站长网 (https://www.075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指导运营的核心分析方法论:五步分析法

发布时间:2020-05-25 13:33:24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做站长
导读:副标题#e# 当我们看了不少增长案例之后,再看看手头的工作和业绩目标,是不是还觉得不知道怎么实现?那是因为许多案例并没有介绍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而只是描述了问题的背景和目标,以及优化之后的效果。真正的分析过程,往往被“发现”两个字一笔带过。

那么对于新用户的部分,我们就可以分别针对百度关键词、广告联盟和合作APP这三种方式,评价每投入一块钱的成本分别可以得到多少新增的GMV。通过这种评价,我们就能简单地在不同的拉新方式中,选择更优的方式,并在已有的方式中调整更优的成本投入。而对于老用户的部分,我们同样可以针对ABCD四个Banner各自的A/B Test,评价不同的展示版本中每投入一块钱可以产生多少GMV。

简而言之,在【评价】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把【汇总】部分的指标分成两类——最终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手段。比如在前面的例子中,投入的成本就是实现GMV提高的手段。因此,每一块钱的成本投入,我们都需要以产生的GMV来评价它。这时,要实现GMV提高的目标,可选择的手段就比较多了。

比如,针对老用户促活,我们可以:

  1. 保持成本投入不变,更换更容易带来GMV的图片和文案,来提高投入的每一块钱带来的GMV(优化效率);
  2. 保持每一块钱带来的GMV不变,(在限制范围内)追加成本投入。

这两种方式,都有意识地忽略了GMV可能带来的价值。如果我们将这部分价值考虑进来,它就能抵消掉一部分投入的成本,那么备选方案还会更多。

总之,在前面这个例子中,由于我们的拆分维度本身比较简单,只考虑了APP中的Banner和外部拉新的方式,因此比较容易通过数据中的一些标记进行细分。但是在实战中,还有些情况是我们无法进行明确地拆分的。

比如在用户交互中,产生一个GMV的路径需要经过几个环节的跳转,或者就像前面那个例子中的ABCD四个Banner,如果用户点击了其中的两个甚至三个Banner,那么我们如何拆解呢?这个问题就是下一个步骤【归因】了。

1.1.4 归因

【归因】这个步骤就是“最后一公里”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剖析“为什么”的过程,之后便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决策。

在前面的步骤中,通过案例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些可以直接对比的量化指标了。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不需要在【归因】的步骤中做什么特殊的操作,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直接下结论。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了细分的问题,也就是多个环节或者方法之间无法进行明确地拆分时,应当怎么办呢?

在日常的数据分析中有几种常用的归因思路:

比如,我们继续使用前面提到的案例——用户**依次**点击了ABCD四个位置才产生了GMV:

  1. **首次互动归因模型**:也就是用户第一次做某件事,在数据中通常表现为时间最早、顺序号最小等等。那么我们给A记100%,B、C和D记0%。
  2. **最终互动归因模型**:也就是用户最后一次做某件事,对应的在数据中就表现为时间最近、顺序号最大等等。那么我们给D记100%,A、B和C记0%。
  3. **线性归因模型**:也就是平均分。那么我们给ABCD分别记25%。
  4. **加权归因模型**:也就是给多个促成因素分配一定的权重,例如A和B各记30%,C和D各记20%。正因为多出来一个权重的维度,需要一定的设计;并且计算权重也可以作为一种分析的过程。关于权重也有几种常见的设置办法,比如首末两项最重要而其它向中间递减,或者按时递减等等。

当然,在选择归因方式的时候,也会结合具体业务的特征,来考虑行为的先后顺序、停留时间长短等情况,对于分析目标的贡献或影响。

1.1.5 决策

最后就可以决策了。但经过了前面的几个步骤逐渐消除了不确定性,决策反而是最简单的一步了——就是找出那个表现最好的版本、表现最好的位置、表现最好的拉新方法而已。

而当我们有一些新的idea时,同样可以作为A/B Test中的一个版本,加入到这套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评价。

1.2 应用案例

这套方法论不仅针对日常工作中的专项分析,在一些已经固化成型的方法论中,也可以找到这套基础方法论的影子。

我们来看几个已经成型方法论案例:

1.2.1 A/B Test实验

(编辑:PHP编程网 - 湛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